聚碳酸酯( polycarbonate),顾名思义,它是一种主链含碳酸酯键的聚合物。聚碳酸 酯大致可分为两大类:一类是芳香族聚碳酸酯,主要为双酚A型聚碳酸酯;另一类为脂肪族聚碳酸酯。这两类聚碳酸酯,在合成方法、性能和应用上差别较大。人们常说的聚碳酸酯,系芳香族聚碳酸 酯,是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工程塑料,其特点是,兼具透明性,优良的冲击强度、耐热性、耐寒性、尺寸稳定性和电绝缘性等。从而,在工业、农业、高科技领域,以及日常生活中获得广泛应用。其生产技术、新产品开发、品种、质量及产量,在全世界尤其是近年来在中国出现令人瞩目的迅猛和持续发展。这种热塑性工程塑料, 已进入每个人的视野。这几年,用这种材料制成的阳 光板、光盘及饮水机用水瓶,已为人们所熟悉。这种聚碳酸 酯,受到各行各业,乃至普通百姓的关注。PC是极性聚合物,电性能比非极性的碳氢聚合物稍差,但仍属于电性能优良的塑料品种,再加上它具有较高的耐热性、透明性、自熄性及优异的力学性能,使其在电气方面有一定应用。纯净的PC无色透明,具有良好的透过可见光的能力,可作为透明塑料应用,PC透光率与制件厚度有关,2mm厚度的薄板可见光透过率可达90%,制件厚度减小,透过率增大。此外,应注意波长290nm附近的紫外线会引发PC光氧化反应而导致逐渐老化,如长期在光照环境中使用需加入紫外线吸收剂以提高防老化性能。碳酸酯的改性聚碳酸酯的主要缺点是易产生应力开裂,熔体粘度高,成型加工较困难。为克服这些缺点,产生了各种改性方法。用10%~40%的玻璃纤维对聚碳酸酯增强,可以显着改善聚碳酸酯的耐应力开裂性,可以使引起开裂的应力提高4~5倍,同时也可以提高拉伸、压缩、弯曲、疲劳等强度。增强材料的耐热性也有所提高,但韧性降低,加工性变差。当玻纤含量小于10%时,增效果不明显,当含量大于40%时,成型加工性严重变差,且制品韧性大幅下降。注塑制品的后处理:聚碳酸酯注塑制品在出模后,需要进行后处理,以去制品内应力。后处理一般用烘箱,将注塑制品在烘箱中缓慢加热到树脂玻璃化温度以下,然后保温一定的时间,随烘箱缓慢冷却到常温,后处理工序就算完成。也可以用石蜡或者甘油,由于处理后需要清洗,除非必要,一般不用。薄壁制品处理温度约110~130℃,时间4~8h;厚壁制品处理温度约100~120℃,时间6~12h,经过处理的制品,可以放入溶液中浸泡2min,如果没有开裂,说明制品内应力已经在允许值以内。也可以把没有经过处理的注塑 制品直接浸泡,如果没有发生开裂现象,可以不再处。挤出成型所用挤出机螺杆与注塑机用螺杆基本相同,但长径比在18~20之间,进一步增大长径比,易引起材料降解。挤出料筒温度以250~255℃为宜,机头温度220~230℃,口模温度210℃,螺杆转速10.5r/min。聚碳酸酯可以吹塑中空容器,亦可吹塑薄膜,吹塑所用挤出机螺杆基本上与型材用挤出机螺杆相同。中空吹塑采用分子量较高的聚合物,薄膜吹塑用分子量稍低的聚合物。中空吹塑的料筒温度与型材挤出料筒温度相同,吹塑较大型容器时,口模温度约控制在190~200℃之间,吹塑中、小型容器时,口模温度在220~230℃之间,吹塑模温度在100~120℃之间,吹气压力对大型容器初中、小型容器分别控制在0.6-0.7MPa和0.3~0.35MPa。薄膜吹塑时,料筒温度在250~265℃之间,机头温度在240~250℃之间。